大家好,我就是那个学国画想出国留学的
线条的练习
我觉得自己是选对了专业,因为整个本科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还是挺开心的。尤其是刚刚过去的毕业展,很忙碌也很充实。我和同学一起去西北下乡,度过了毕业前很美好的一段时光。
之后也 一起在画室画毕设,准备毕绘的过程中学校的各位导师也给了我很多帮助。 总之,到了本科的尾声,能够把自己四年的学习成果浓缩在一次展览里,还是很有成就感滴。
去西北的下乡活动
当然国画自身学起来还是有不少繁琐的、国画特有的东西要注意的事项和困难要克服。像刚进大学,我要从艺考时用惯了比较西式的画具: 铅笔、炭笔,水粉过渡到水墨、毛笔啊,一开始是有点难把控的。
我的毕设
而且国画在纸张和颜料方面也有不少学问,国画常用的宣纸算是比较脆弱的画纸,比较"娇气“。就算是一个地方产的宣纸,放的时间的长短不同,保存的环境不同,宣纸的上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还有颜料,国画用的矿物质颜料也是有不少学问。
不过这些不算国画里最难搞的部分了,因为国画是和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绘画门类,所以不仅要求技艺,对学生这方面的要求也挺高。作为中国本土的绘画,也积攒了很多理论需要我们去把握。比如谢赫六法,其实现在也还是我们必学的理论。
用国画的画法画当代人(*^_^*)
我的本科学习方向倾向人物画多一点,其实 现在的国画除保留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技法其实也融入了一些新的理论,内容和呈现上也不是真的和古画完全没有区别。哈哈哈所以并不是想象中天天画仕女图什么的。
#2
作品集,我打算中西结合。
国画是我自己蛮喜欢的领域,但我自身也是比较热衷接受很多新的东西,去把它融入创作的那种人。而且其实在本科之前,自己接受的绘画学习也倾向西方的体系多一些,一直也很感兴趣西方的思路。因此,现在这个阶段,我想要能更多去了解西方的绘画体系,去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缘。而西方的绘画,自然去它老家学最合适。
抱着这种目的,我就萌生了申请国外插画方向的硕士的想法,并且来到了汉艺去准备我的作品集。我来汉艺倒也不是别人推荐,是看到了康石石的推文,觉得挺有干货,渐渐对汉艺产生了一些信任的感觉。
做作品集时,我也是有考虑中西结合。除了风格上我是希望做个中西融合,在项目的主题和内容上,也会涉及到挺多方面的。比如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自己的亲身经历啦都有涵盖,也会考虑用一点跨界的手段,像结合摄影什么的。 总之我没有给自己的作品集很多限制,还是挺自由发挥的。
现在带我的老师是肖老师,其实不止主带老师,汉艺的老师都能教我蛮多东西的。在我对项目主题比较发愁时, 老师们会给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我,比如说让我去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从细节中找主题。
学校的晚霞
我报的课程类型不限制课时,所以我会结合自己不同阶段的需求,找不同老师学习。比如最近我很想做个和纯艺相关的作项目,就会 抱 纯艺老师大腿,纯艺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作品上的启迪。 所以同学们可以大胆去问,去学,汉艺的师资都是我们的~
至于项目进程,乐观也不乐观。因为,我的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一个,还有四个项目也全部开了,只是都没填完。做作品集时我也是有点儿多线操作,有想法主题就去开工,不是那种完成一个才去弄下一个的。
但开工太急了也会有点问题,比如前期的调研和想法做得有点儿赶,后期就把人给整迷茫了。无法接着深入的情况也有,又要回去重新思考自己做的出发点什么的。没错最近我就在经历这样的事情。/(ㄒoㄒ)/~~
#3
未来我想做一个职业艺术家。
其实国画的本科背景读研的话,国内的学校的确会更合适一点,其实我并不是完全放弃考虑这条路,母校的硕士也还是挺香的。但在国内的话,大概率我就是还是顺延本科深造。 我又放不下开拓自己的视野的,更深入的了解西方的绘画体系想法,于是作品集也准备着,想先去冲冲申请国外的硕士。
学校出门就是西湖
我想申请的国家是英国,梦校是皇艺,皇艺对艺术生的吸引力不必多说了,懂的都懂。但其实我申请英国的院校原因也不仅仅是那些院校实力很强,还有觉得相对美国的SVA的插画,英国的院校可能教学风格和指向更艺术一点,更契合未来我想做一个职业艺术家的想法。
自己对当职业艺术家那种状态还是蛮喜欢的,是比较自由的工作,然后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感觉还蛮爽的,所以也是自己向往的未来的一个状态。
除了画画,我也蛮喜欢摄影
但目前来说,我还是走一步是一步,是在不断学习积累的阶段,得多看、多听、多学。说起来,这也是我一贯的学习的一个习惯或者信念吧。 我好像总把拓展挂在嘴边,因为对我而言,这真的蛮重要的。
我并不会对自己学习的 渠道和内容卡得很死,比如我日常也爱看看电影,但不会限制看的类型。平时在学校里的我,是接受是系统的理论和技法学习,私下也会关注很多网络上活跃的插画师。 包括来汉艺,除了是为了准备作品集,也是想学学汉艺老师的思路。好像每种渠道和途径,都能从中收获不少。
我想,不仅是对我,对于所有学艺术的学子,其实多听多看多学都蛮重要的。作为创作者,保持这种“荤素不忌”开放的心态,也是创造力的来源吧。
四处看看,到处学学,总没错